疫情下的心理建设---“童”心协力齐抗疫
主讲人:孟琳
没有出游,没有聚餐、没有贺岁档、没有新春庙会.....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让原本欢乐祥和的2020年春节变成了灰色。情绪上,我们跟着疫情信息恐慌、焦虑、愤怒、茫然;身体上,我们被困原地,行动受限。本该返校上课的孩子不得不继续“宅”在家中,持续着每天往返于卧室、客厅和书房的生活;本该返岗的家长们也变得日益焦虑。一次超长寒假,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和焦灼。本文建议家长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斯的“ABC认知理论”,从改变自己对于“宅”的认知开始,把“超长待机”变成亲子之间的“超长陪伴”。
什么是“ABC”认知理论?
其实就是你的看法、你的信仰、你的理念直接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世界。相同的事件A,不同的看法就是B1和B2,导致结果C1和C2完全不相同。
生命课
每个生命都承载着希望,生命教育又是很多传统家庭教育中严重缺失的一环。疫情到来,家长们不妨从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出发,用你最温柔的言语和最大的耐心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知每一个生命对于家庭甚至家族的重要性。疫情下,在成年人高呼“禁食野味,从我做起”的同时,有必要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维持物种多样性对于人类繁衍生息的深远意义。我们既要让孩子看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更应让他们感受到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强大,在维持地球生态多样性中所肩负的责任。
二
品德课
山感地恩,方成其高峻;海感溪恩,方成其博大。灰色的疫情期,我们可以通过绘本、动画、讲故事等方法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尊重和敬畏。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感恩大自然,是她给予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感恩他人,我们方懂得扶持与陪伴的可贵......我们要感谢奋斗在疫情一线的逆行英雄们,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地奋斗和坚守,才有我们宅在家中的岁月静好;我们感谢那些远离一线默默付出志愿者、快递员、环卫工人、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是他们保障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丝毫不受疫情蔓延的影响。特殊时期,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即便你我不能冲锋上战场,也能让孩子懂得和平安详的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父母和孩子不妨一起记录每一天的疫情变化和你我心中曾经兴起的小小波澜,这次超长寒假未尝不是一份人特殊的成长礼物。
心理课
大人宅久会狂躁,孩子宅久了也会烦。每日睁开眼就能看到的疫情,不断刷新的数据信息让所有人都心生恐惧和焦虑。但是,成年人的情绪失控难免会波及无辜的孩子,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感受和心智成长。此时,家长不妨从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入手,让自己在疫情中来一次“心灵的修行”。转变我们对“宅”的看法,静下心,将隔离视为密切陪伴,做孩子的观察者、陪伴者和情绪管理的引领者。父母在特殊时期将积极的人生态度传递给更需要强大心理能量的孩子们,通过伴读、聊天、做手工等方法,将一家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亲情的培养上。家长们也不妨利用互联网,重拾曾经因为忙碌而疏于联系的亲朋好友,这样不仅能够收获更多的温情和关怀,也能在特殊的2020伊始与孩子们一起实现心灵的成长。
四
游戏课
游
戏
教育专家曾指出:“比起在游戏中加入教育,说不定在教育中加入游戏的效果会更好。”要想有效率地宅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儿应该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在游戏中,父母与孩子一起边玩边思考,不仅是提升幸福指数的好方法,也是观察孩子在认知过程中的思考方式和情绪反应的最佳时机。疫情当下,父母和孩子一起动作手工,一起用手机APP学习各类生活和学习技巧,与孩子一起享受付出与收获的成就感,不仅不会虚度时光,也能和孩子一起享受同龄人一般的乐趣。
五
生活管理课
一年之计在于春。转眼,已将进入2020年的3月。延迟假期不仅让孩子出现作息紊乱,成年人的失秩感也会催生出更多的负性情绪。如何不让时光虚度?自律就是最好的办法。即便孩子未能返校,家长未能按时返岗,健康的作息和充实的时间安排也是提振士气的不二法宝。担心孩子学业受假期延迟的家长们不妨先放下自己的手机,从塑造健康作息开始,与孩子一起学习;从约束自我的言行开始,让孩子在家做到停课不停学;从做家务开始,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忙,是生活的常态;育儿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明智的父母会明白如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碎片时间,关注子女的点滴成长。请暂时放下成年人心中的那份焦虑,用更温暖、更有效的方式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在亲子关系的“有效期”内,请给予孩子您最用心的陪伴!
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专家
解读
主讲人孟琳,河南省总工会干部学校讲师、郑州大学管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工会女职工工作、企业民主管理、职工心理健康维护、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